查看原文
其他

深圳,你在大湾区里排第三?

圳长 深圳客 2019-05-15



当2018年,深圳的GDP挤掉香港广州,冲进亚洲前五时,有多少人憧憬过——深圳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?


大湾区经济对比  图:彭博社


昨天,价值10万亿的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终于落地了。原本还翘首以盼的深圳人,在深入浅出研究了数小时后,发出了感慨:“什么龙头?深圳只不过是个老三。


何出此言?因为这个《纲要》,就是大湾区未来15年间发展建设的路线图。整个珠三角多个城市未来的命运,都与《纲要》息息相关。所以有数据控指出,在如此重要的文件里,深圳仅出现39次——


香港102次、澳门90次

广州41次,深圳39次,珠海20次

佛山9次,中山9次,东莞8次

江门7次,惠州6次,肇庆5次


但更重要的是,大湾区里城市怎么分工?谁是大湾区的核心引擎?众所皆知,大湾区里唯有香港、澳门、广州、深圳这四大中心城市才能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,但这四座城市的定义各有不同。《纲要》里是这么描述的:



香港——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、航运、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,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、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,推动金融、商贸、物流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,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,培育新兴产业,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,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。

澳门——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、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,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,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。

广州——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,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、综合交通枢纽功能,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,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。

深圳——发挥作为经济特区、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,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,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。



其中关于深圳的描述,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:


第一是引领作用。深圳是特区,是先锋,先行先试,敢闯敢干,在改革开放40年里,深圳的很多尝试对内地确实有示范性作用。因此,《纲要》所说的“引领作用”,实际上指的是深圳在制度方面的榜样作用。


第二个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,深圳一直都是对外开放的特区,现代化与国际化底色很重,这也是深圳的特色所在。


第三个,就是“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”。如何理解这句话呢?就是在国际上首屈一指的智力密集型产业群:既有优异高科技产业,也有活跃的文化创意产业。



但是,相对于另外三大中心城市,深圳的地位并不占优势


首先,香港在大湾区中处于核心地位,也是具备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(这一点上已经明显领先深圳)。加上香港在金融、航运、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上的突出地位,更是难以比拟。


广州则是“综合性门户城市”,一直是华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重镇,地位本就在深圳之上。


有人说,大湾区里深圳的定位仅好于澳门。但澳门可特殊多了,它是要打造成“世界旅游休闲中心”,这属于另类的发展,主动进入另一赛道,就是不跟你们玩。


所以从《纲要》的提及次数上,再到城市功能这个维度上,国家对三者定位依次递减:香港>广州>深圳。深圳只能落个大湾区的老三。


但是,如果你们真的以为深圳只能当三线小弟,那就太小看深圳了。圳长认为里面“大有乾坤”——



//第一:深港合力//


通读《纲要》全文,可以说是给足了香港面子。所以,大湾区的C位自然非香港莫属,GDP第1的深圳也只能靠边站。


今天,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孩发表署名文章,期盼香港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,再创辉煌。可见,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是大湾区的重点,粤港澳合作、港人北上创业、就业、定居都是关键举措。


但是,深圳与香港这40年来可是唇齿相依,荣辱与共


在《纲要》中,重点提及“极点带动”,大湾区要发挥香港-深圳、广州-佛山、澳门-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,深化港深、澳珠合作,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。也就是说,深圳和香港依然一起组队打怪,这对搭档比澳珠、广佛可高出不止一个等级。


除了紧邻深圳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,《纲要》中有大段文字都涉及到了前海的角色扮演,从金融、人才、法律、创业、研发、保险、知识产权、高校、医疗、文化等等的深港合作,对于深圳以及香港而言,都是一个极大的爆发点。


图:凤凰卫视


//第二:科技创新//


在这次《纲要》中,香港广州可谓赚足了面子,但是,深圳拥有了里子。


这是什么意思?我们重新回到城市定位那里,香港跟广州的城市地位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描述变化。但是深圳的目标是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


如果没有记错,这是国家官方文件中罕见的明确了深圳的科创城市功能。而且,在全文中,科技被提及74次,创新更高达139次,比香港还要多!


图:21财经


而且我们来看大湾区2035年的目标——“到2035年,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,经济实力、科技实力大幅跃升,国际竞争力、影响力进一步增强。”


也就是大湾区的核心核心内涵,其实就是科技创新。大湾区未来的经济和发展主要都是依靠创新,而深圳是大湾区内唯一一个定位创新引领的城市,甚至连产业结构,都是围绕科创打造的!



//第三:市场化竞争//


这几十年来,深圳是如何成为特区中相对成功的典范?除了香港的因素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——政策给深圳留足了“空间”。


39次提及,与其说深圳在四个中心城市中被提及次数的最少,还不如说,政策对深圳的“规划”最少,相反的空间也更大。


空间代表了想象力,更代表了市场化,这恰恰是深圳的拿手好戏。此前40年,深圳正是凭借行政放权,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,在五大特区中脱颖而出。


如今在《纲要》中,深圳被首次定义为交通枢纽城市,深中通道、深茂铁路等重点线路被重点点名,深圳机场也获得“改扩建”的提升。


要知道,去年深圳与广州的航线争夺传闻、深中通道的广深博弈,还历历在目。如今, 大湾区把深圳的交通枢纽地位提高到跟老大哥平级,对于注重市场化环境的深圳而言,已经拥有了很大的空间。


只是可惜《纲要》中,港珠澳大桥“双Y”连接深圳并没有出现,代表大湾区一体化最重要的标志,深圳依然“缺位”。


港珠澳大桥。图片来源:中新网


//结论//


终上所述,圳长认为深圳的制造业、服务业、高新技术产业、文化产业等,都会迎来爆发期;有更多的深圳青年将通过大湾区走向世界;也由于大量香港青年的涌入,深圳的产业、企业、物业都将面临新的转变;最后,深圳跟香港在大湾区下,一定会有更加紧密的互动和合作


所以在圳长看来,虽然规划中香港被提及的最多,定位也是最高的城市,但其实深圳,才是被最寄予厚望的核心引擎


其实只要你纵观深圳的城市发展史,除了早期的政策红利以外,深圳更多的是靠高度的市场化竞争,GDP超越香港广州,在IT、科创等领域孵化出世界级的企业和产品,一步步地提升自己的城市价值。深圳人亦是如此。


深圳不怕竞争,更不怕市场化的竞争。40年间,深圳能从小渔村变成一线城市,能从议论纷纷的特区走出来,变成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。也许40年后,深圳也能承担湾区龙头的重任。


开放不止,竞争不息,无论哪个时代,这都是深圳和深圳人唯一的选择。



留言说说你眼中

大湾区下的深圳



【圳长原创 | 欢迎转发 | 未经许可 | 谢绝转载】

想勾搭宇宙最酷深圳客,请联系圳长

○个人微信:szkzz0755

○ 微博@深圳客Shenzhene

2019年的第一天,房东让我出去睡

深圳的面子与里子

当地球上最后一辆共享单车死去

失守的中年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